於去年年底統調至警政署高雄港務警察總隊警員陳芊融,警專29期畢業,統調前,都是在派出所服務。一提起當初高中就報考警專的動機,芊融笑著說:當時警專考試的內容跟大學指考相似,原本當作來參加「模擬考」,意外地讓自己的生涯規劃大轉彎。
「大開眼界」是初任警職的心得。勤務中接觸的,不論身分是加害人,被害人;需求是尋求協助或排解情緒的,原以為的日常不就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從警後,才發現此種「平凡」有多不可得。
有正值含飴弄孫之年的奶奶為了償還子女的債務仍必須烈日下勞動因而驟逝;有因懷才不遇卻借酒澆愁鬧事最終妻離子散,也有因染毒,導致六親不認,淪落街頭...。「如果沒有從事這份工作,我可能無法有日常即無常的感觸!」芊融感慨的說,也許是這份職業,讓她當初比同年齡的同學都還要老成成熟些...。
ㄧ畢業就承辦婦幼保護的業務,覺得社會上許許多多問題的根源可以追溯至「家庭」。不論是與犯嫌訊問筆錄的過程或是於轄區了解案情內容中,常常接收到的訊息是「我就是因為以前家裡面的人這麼對我,我才......」,或是「家人都不在啊,跟他們講沒有用處啦...」。「家庭」,貌似主導一個人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行為的重大因子。
所以有習慣性逃家的國中生,因為家人不能理解他在學校遭遇的排擠;有酗酒就鄰里鬧事母親的只因為她感受不到子女的重視;更有不順其意就毆人的男子,只因為他覺得家人要為他的壯志難酬負責。
還記得一位學姊的分享,雖說「家務事,清官難斷」,每起家暴案件的發生是由錯縱複雜的成因交結而成,身為警職的我們或許無法於為其抽絲剝繭一一化解,但我們能協助的是提供家庭成員「安全」及遠離受害的風險。
服務至今,感受是社會大眾對於「警察」的期待已不限於「維護治安」,更多的是「服務」。很尊敬的一位巡佐曾說「或許民眾會忘了生命線的號碼,但他不會忘記110這三個數字」,有時民眾不一定是需要得到實質的幫助,或許他只是希望夜深人靜時能有個窗口能聽他聊聊宣洩。若提供「傾聽」這個服務能讓他們不再選擇以毒或酒來消愁,這何嘗不是一種「預防犯罪」的最佳表現!
而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自身能力的成長及對法律的熟知是執勤過程的金鐘罩鐵布衫。憶起剛畢業時處理的一件家庭糾紛,施暴者朝著自己丟擲的那把菜刀,那刻是否要使用警械,要使用何種警械的片片思緒,至今猶難忘懷。
而於去年底才至高雄港警總隊服務,高雄港是台灣是貨櫃轉運樞紐,盡快熟悉港務警察對港區防制走私及維護港區治安交通是是目前學習的課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